環(huán)球時訊:十年磨一劍 中國專家研發(fā)新器械提升肝臟手術安全性

2022-09-01 16:46:38


(資料圖)

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(陳靜曹希)肝癌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,外科切除是公認的肝癌治療首選方法,控制術中出血是肝切除手術成功的關鍵。

記者1日獲悉,海軍軍醫(yī)大學第三附屬醫(yī)院(東方肝膽外科醫(yī)院)劉輝教授團隊創(chuàng)新了肝臟外科手術血流阻斷技術。他們歷經10年,成功研制肝臟血管血流控制器械,破解傳統阻斷難題,使肝臟血管控流控釋阻斷更安全、更便捷。

劉輝教授1日接受采訪時介紹,這種肝臟血管血流控制器械可應用于開腹與腔鏡手術的多種場景,填補國內外肝臟主血管阻斷無裝備、無標準的空白。相關創(chuàng)新改進申請了32項專利,其中9項已獲得授權。

劉輝教授解釋,肝臟手術,特別是腹腔鏡環(huán)境下的手術難度高、風險大,血流控制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,出血量的下降與阻斷時間的減少,能夠明顯改善患者預后。

20世紀50年代,基于肝臟解剖與肝臟血管塑形的數據分析與研究,結合大量外科實踐,中國“肝臟外科之父”、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提出國人肝臟解剖“五葉四段”新見解,創(chuàng)立“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”的肝臟血流阻斷技術,使肝臟手術死亡率從20世紀50年代的33%降低到了0.35%,奠定中國肝臟外科的學科基礎。

吳孟超院士帶領學生團隊一直致力于改進肝切除血流控制技術。該院周偉平教授和劉輝教授研究團隊探索開展選擇性血管阻斷技術,擴大了肝切除手術的適應證,提高了手術成功率。他們嘗試采用鉗夾法阻斷肝靜脈,成功實施了一系列高難度的肝切除手術,提高了區(qū)域性血流阻斷的成功率和安全性,避免全肝血流阻斷的損傷。

據了解,血流阻斷技術的改進,使得多種復雜肝臟手術成為可能。周偉平教授和劉輝教授的相關研究獲得軍隊醫(yī)療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,授權專利獲得2006年全國應用型發(fā)明專利金獎。

從2011年開始,劉輝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肝血管阻斷相關設備的研發(fā),以實現對肝臟血管控流控釋的精準阻斷。他們先后與海軍軍醫(yī)大學轉化醫(yī)學研究中心、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東方醫(yī)療創(chuàng)新研究院進行了深度合作,聯合攻關,研發(fā)的創(chuàng)新設備能夠針對不同血管直徑、不同血管壓力的患者進行個體化血流精準阻斷。在手術中,醫(yī)生可以通過快速對目標血管進行包繞,縮短操作所需手術時間,減低操作難度;通過控制手柄在體外實現對血管的阻斷與釋放,確保了血管血流自由控釋功能的實現,使肝臟切除手術更加安全、操作更加便捷。

劉輝教授介紹,他們的研究目的是不斷擴大肝癌切除適應證,能夠在肝切除手術過程中最大程度減少出血。據透露,該裝備還體現了手術理念的更新,摒棄了以前無差別血管阻斷的方法,達到臟器保護最優(yōu)化,治療創(chuàng)傷最小化的目的。這位專家表示,通過產品規(guī)格調整,相關器械有望在腎臟、心臟與血管外科等需要進行血流控制的手術中推廣應用。(完)

標簽:

關閉
新聞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