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鋰電技術為重要方向,龍頭引領技術升級,龍頭優(yōu)勢進一步提升。2022年原材料價格高企,鋰電成本壓力大,技術創(chuàng)新為降本手段。寧德時代圍繞電池能量密度、快充、安全、成本,從電化學體系升級和結構創(chuàng)新兩方面布局,技術儲備深厚,支撐后續(xù)全球份額持續(xù)提升。我們預計從材料體系升級+封裝形式改進兩方面來看, 2022年技術進步加速,超高鎳+錳鐵鋰+硅碳負極+碳納米管+LIFSI等材料加速滲透,4680大圓柱2022年裝機交付,遠期規(guī)劃龐大,2023年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也有望落地,帶動行業(yè)結構性需求增量。
電化學體系升級以正極為核心,超高鎳化與錳鐵鋰化為趨勢。三元高鎳化大勢所趨,2021年份額已提升至40%,且2H22海外車企純電動化平臺推出,高鎳占比提速。23年超高鎳正極將大規(guī)模量產(chǎn),電池端寧德、材料端容百率先布局。磷酸錳鐵鋰為磷酸鐵鋰升級方向,具備鐵鋰優(yōu)勢同時,可提升能量密度20%,但導電性差、工藝難,壁壘高,目前電池端寧德、材料端德方進展較快,我們預計2023年上半年大規(guī)模量產(chǎn),此外寧德時代提出M3P新技術路線,我們預計成為未來新方向。同時正極升級將帶動配套的負極(高電壓、硅基化)、電解液(新型鋰鹽添加劑)、隔膜(輕薄化)、銅箔(輕薄化、PET新技術)、導電劑(碳管占比提升)。
結構體系創(chuàng)新以大容量、高集成化為趨勢,4680電池、CTP/CTC技術及刀片電池為主要方向。結構創(chuàng)新以大容量、高集成為核心,4680、CTP、CTC等為方向;4680大圓柱電池2022年Q1特斯拉已成功量產(chǎn)落地,大圓柱將帶動高鎳正極+硅碳負極+碳納米管導電劑+大圓柱結構件+新型鋰鹽需求。CTP技術無模組化,可提高能量密度20%、降本10%,2021年寧德、比亞迪已成熟推廣,寧德時代CTP3.0、4.0技術開發(fā)中,將推動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。CTC有望2025年量產(chǎn),增強電池企業(yè)對整車廠話語權。
鈉電池技術已成熟,寧德時代2023年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,固態(tài)電池技術成熟仍需5-10年。新電池技術路線方面,鈉電池穩(wěn)步推進,短期為補充,半固態(tài)固態(tài)為長期方向。鈉離子電池成熟后較鋰電池成本優(yōu)勢凸顯,將應用于儲能等領域,為鋰電補充,且在碳酸鋰價格高企情況下,鈉離子電池推進加速,寧德時代預計2023年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。半固態(tài)、固態(tài)電池為下一代鋰電技術方向,目前仍處于實驗室階段,我們預計2030年后技術有望成熟,龍頭均搶先布局。
投資建議:電動車估值已回落至底部,22年高景氣度延續(xù),龍頭業(yè)績我們預計維持80-100%高增,繼續(xù)全面看多電動車龍頭,第一條主線看好22年盈利修復的電池環(huán)節(jié),長期格局好,疊加儲能加持,推薦龍頭寧德時代、億緯鋰能、比亞迪,關注欣旺達、蔚藍鋰芯,第二條主線為電池技術升級,高鎳三元(推薦容百科技、華友鈷業(yè)、中偉股份、當升科技)、結構件(推薦科達利)、錳鐵鋰(推薦德方納米,鐵鋰環(huán)節(jié)關注富臨精工、龍蟠科技)、添加劑(推薦天奈科技);第三條為持續(xù)緊缺的龍頭:隔膜(推薦恩捷股份、星源材質(zhì))、負極(推薦璞泰來,關注貝特瑞、中科電氣、杉杉股份)、電解液(推薦天賜材料、新宙邦)、銅箔(推薦諾德股份、關注嘉元科技);第四條:鋰緊缺和價格超預期,關注贛鋒鋰業(yè)、天齊鋰業(yè)、永興材料、融捷股份、鹽湖股份、西藏礦業(yè)、天華超凈等。
風險提示:價格競爭超預期、原材料價格不穩(wěn)定,影響利潤空間、投資增速下滑、疫情影響
(文章來源:東吳證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