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呼吁提高天然氣上游投資 保障用氣安全

2022-03-29 19:11:36

俄烏沖突造成化石能源價格大漲,目前,中日韓正在澳大利亞搶奪上游資源。天然氣領域專家王星錦呼吁繼續(xù)擴大在海外特別是距離較近的澳大利亞投資天然氣。

目前全世界天然氣出口地分4大塊, 即俄羅斯、美國、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(qū),當然還有其它地區(qū)也有少量出口,這些小的出口地的貿易量對國際上總的供需關系影響不大。俄羅斯、中東地區(qū)開采的是常規(guī)天然氣,單井產量高,導致單位成本比較低,出售價格也有較大競爭力。這兩地的生產企業(yè)在天然氣價格低迷時也能生存。美國開采的是頁巖氣,開采難度大,雖然總體產量高,但單位成本也高,是常規(guī)天然氣的3-5倍,美國在2000年以前是能源進口大國,頁巖氣的開采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化后,一舉成為能源出口國,但當天然氣價格低迷時,很多頁巖氣開采企業(yè)無法承擔高成本,不少氣田停產。 澳大利亞西部是海上天然氣,東部是煤層氣,這兩類天然氣的開采成本相對都比較高,尤其和中東和俄羅斯的常規(guī)天然氣相比要高不少。但是距離中日韓這些能源消費地比較近,運輸成本便宜。澳大利亞因為有這個優(yōu)勢,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。

澳大利亞每年生產1400億方天然氣,中國也生產1400億方,澳大利亞本國使用400億方,1000億方供出口,中國每年使用量為3000億方左右,1400-1600億方需要進口,中國的進口國最主要是澳大利亞,達到300億方,其次是俄羅斯200億方,還從中東和美國進口,其它地區(qū)也有進口少量。

日本年進口天然氣1200億方左右,韓國520億方,臺灣350億方。其天然氣進口主要來源國基本一致,即澳大利亞、卡塔爾、美國和俄羅斯,目前的進口渠道主要以LNG為主,最大的貨源國為澳大利亞和卡塔爾。澳大利亞與中日韓都簽訂了長期協(xié)議。長協(xié)LNG購買量占比越高,其國內天然氣市場受國際市場影響越小。

王星錦表示,為了保障本國和本地區(qū)的LNG供應量和價格優(yōu)勢,東亞各國和地區(qū)爭相參與貨源國的上游資產投資,如澳大利亞一共有10家投入運營的LNG廠,其中8家有日本公司參股、3家有中國公司參股,2家有韓國公司參股。這些投資商既是氣田的股東又是液化氣加工廠的股東。大家都意識到,只有占領上游天然氣資產,才能在LNG出口量和價格上有更多的話語權。日本資源匱乏,他們較早進入澳大利亞上游投資市場,即便如此,目前日本資源公司依舊瘋狂收購上游天然氣資產,比如大阪石油和東京燃氣,他們還在和澳大利亞上游公司談判,通過收購氣田,擴大他們對LNG貿易的話語權。韓國公司也不示弱,上個月韓國鋼鐵企業(yè)POSCO收購了澳大利亞東部天然氣公司Senex能源。

俄烏沖突后,俄羅斯供應出現(xiàn)問題,歐洲開始去買其他國家天然氣,相當于和中國搶貨源,對我國進口氣源造成影響。

王星錦表示,在全球液化天然氣爭奪戰(zhàn)愈演愈烈之際,如果中國也能積極拓展在海外的上游資產,尤其是爭取在澳大利亞和卡塔爾占有更多氣田資產,成為氣田業(yè)主,才能使自己在氣源爭奪戰(zhàn)中立于不敗之地。目前三桶油已經進入澳大利亞上游,中國應該鼓勵更多民營企業(yè),利用其靈活性,不被屬地國限制的優(yōu)勢,涉足更多小而肥的氣田,這樣可以鎖定更多長協(xié)供貨量。

此外,目前我國臺灣地區(qū)雖然是用氣大戶,目前臺灣50%的發(fā)電量以天然氣為原料,但在海外一直沒有涉足上游投資,臺灣很難獲得固定長協(xié),這給臺灣能源供給安全帶來很大隱患,如果大陸能依靠控制上游資源,來改善兩岸關系,也可以成為一種嘗試。

最近自媒體一則文章稱,前些年美國強制向中國低價銷售天然氣,比俄羅斯便宜30%,現(xiàn)在中國轉手賣給歐洲可以賺450億美元。

王星錦表示,這是不了解天然氣貿易規(guī)則,天然氣貿易一般有兩種形式即長協(xié)和現(xiàn)貨市場。歐洲和亞洲主要天然氣用戶,主要通過長協(xié)獲購買天然氣,長協(xié)合同一般要3-5年,價格相對固定,這樣既能保證穩(wěn)定供貨又可以避免價格大的波動。但偶爾某一時期,用量超過預期,也會通過現(xiàn)貨市場去購買。現(xiàn)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,如果有富裕存貨,可以在現(xiàn)貨市場高的時候高價拋出。但這種現(xiàn)貨市場的交易都是少量和短期的,這種450億美元的規(guī)??赡苄圆淮蟆Hツ?月份中國曾從日本手中以三倍JKM(日韓基準價格體系)現(xiàn)貨價格購買其庫存的天然氣,這就是臨時購買。

王星錦分析,德國和法國對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依存度是40%-50%,匈牙利、羅馬尼亞等依存度達到90-100%,這些國家主要使用管道氣。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,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,還要付給烏克蘭管道維護費。如果歐盟國家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,改購美國天然氣,也就是突然由管道氣改造成液化氣。但液化氣的進口需要專業(yè)碼頭,碼頭接收裝置的建設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,目前歐盟國家大量進口美國天然氣的設施條件還不具備。即使美國有天然氣可以出口到歐洲,歐洲一下子也沒有這樣的承載能力。

王星錦3月10日當選為俄羅斯礦業(yè)科學院外籍院士,現(xiàn)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,長期在中國、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從事非常規(guī)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(fā)工作,近年來致力于復雜天然氣儲層的開采技術推廣及碳減排技術的研發(fā)。

(文章來源:證券時報·e公司)

標簽: 澳大利亞 能源價格

關閉
新聞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