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。如果要為2022年中國車市拎出幾個關鍵詞,電動化是其中至為關鍵的一個。尤為引人關注的是,年末歲尾,在造車新勢力的角逐仍在繼續(xù)、傳統(tǒng)本土車企發(fā)力上攻的同時,一向被業(yè)內認為在電動化布局上較為緩慢的合資車企加快了排兵布陣、戰(zhàn)略轉型的步伐。
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注意到,近期,包括上汽通用、馬自達、北京現(xiàn)代、大眾集團等合資車企不斷加快電動化、智能化轉型速度。
其中,在華處于合資車企的第二梯隊的馬自達近日宣布,計劃在2030年前拿出1.5萬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775.08億元)投入汽車電氣化進程中;到2030年為其生產的所有車輛配備電動化技術,純電車型在其全球銷量中的占比將從25%提高至40%。按照規(guī)劃,2025~2027年,馬自達將在電動化高速滲透的中國市場推出專屬純電車型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上汽通用也在近日宣布將加快電動化轉型。在中國市場,通用汽車宣布將于2025年底前推出超過15款基于奧特能平臺的電動車型,并于明年推出全新軟件平臺,全面推進電動化與智能網聯(lián)化。而在不久前,北京現(xiàn)代亦宣布正式啟動“2025向新計劃”,計劃在2025年實現(xiàn)燃油車全面混動化,2023年推出專屬EV車型,未來3年投放4~5款純電車型。
在新能源汽車早期發(fā)展階段的“缺位”,讓合資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倍感吃力。乘聯(lián)會11月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2022年10月,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為3.9%,同比下降2.5個百分點,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4.6%。
“對于合資品牌而言,其市場的拓展和產品力的提升是很艱難的,因為它們目前未能躋身‘第一陣營’,面對的競爭對手實力更為強大。不過,雖然合資車企在電動化上慢了半拍,但它們均已有了‘得新能源得天下’的認知,正在努力追趕。憑借它們在燃油車時代積累的設計、生產、銷售等方面的積淀,以及目前新能源汽車相對更高的起點,合資企業(yè)追趕的速度不容小覷?!敝袊囀袌隽魍▍f(xié)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對記者表示。
市場份額下挫至3.9%
相對于自主品牌以及豪華品牌,曾經依靠燃油車稱霸中國汽車市場的合資車企,在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存在感較低。電動化轉型有待進一步推進,是合資車企面臨的共同課題。
根據乘聯(lián)會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,2022年10月,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30.2%,較2021年10月18.5%的滲透率提升11個百分點。2022年10月,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52.9%;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13.6%;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4.6%。
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,2022年10月,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為63%,同比增加2.1個百分點;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為3.9%,同比下降2.5個百分點;新勢力份額為11.4%,同比下降2.9個百分點;特斯拉份額2.5%,下降1.2個百分點??梢钥吹?,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存在感較弱。
記者注意到,在國內合資品牌推出的車型中,目前僅大眾ID系列表現(xiàn)不俗。
根據乘聯(lián)會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,2022年1~10月,在國內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廠商TOP15銷量榜單中,一汽-大眾累計交付8.1萬輛,同比上漲62.7%,位列第14名;上汽大眾累計交付7.2萬輛,同比上漲61.8%,位列第15名。其中,在新能源SUVTOP15銷量榜單中,僅有ID.4 CROZZ、ID.4 X兩款合資車型躋身其中,分別為3.9萬輛、2.8萬輛,位于榜單第11名、第15名。
在日系陣營里,東風本田、廣汽本田在今年4月、6月先后推出了全新純電車型e:NS1、e:NP1,不過其銷量成績均不甚理想。記者從懂車帝獲取的數(shù)據顯示,10月,e:NS1的銷量為297輛,今年交付以來的總銷量為2432輛;10月,e:NP1的銷量為629輛,今年交付以來的總銷量為1908輛。豐田首款純電車型bZ4X以及日產汽車Ariya(艾睿雅)雖均已上市,但未來表現(xiàn)還需時間檢驗。
“在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初期,合資企業(yè)大多持觀望態(tài)度,從觀望到入場,合資車企發(fā)力電動化、進行電動化轉型的時間較晚,因此目前它們在新能源市場上乏善可陳,面臨純電動車積累不足、產業(yè)鏈不強,‘油改電’產品智能化不足等方面的問題。”一位受訪業(yè)內人士對記者表示。
合資車企欲突破當前的困境。要知道,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個有著蓬勃生命力的市場。
東方證券在其近期發(fā)布的研報中分析稱,目前新能源汽車仍處于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,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接近30%,其增量主要來自于對燃油車的替代?!跋M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已經從政策、補貼驅動轉變?yōu)閷π履茉窜嚤旧硎褂脙r值優(yōu)勢的認可?!?/p>
乘聯(lián)會方面預計,2022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在650萬輛左右,2023年可能突破840萬輛。2023年底,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2000萬輛,占汽車總量的7%。
加速追趕
“上汽通用正不斷加大戰(zhàn)略投入,在去年宣布500億人民幣投入規(guī)劃的基礎上,新增200億元,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化、智能網聯(lián)化新技術領域的總投入將達700億元,屬于上汽通用汽車的電動化、智能化新未來正在到來?!苯眨凇?022通用汽車科技展望日”活動上,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對媒體記者表示,為保證充足的產能,目前除了位于上海浦東的奧特能工廠外,上汽通用位于武漢的奧特能工廠也將在2022年底投入生產。到2025年,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型產銷將達到100萬輛。
上汽通用的上述規(guī)劃向外界釋放了其進行電動化轉型的決心。記者注意到,近期釋放出電動化轉型決心的合資車企還有一向被指“固執(zhí)”“保守”的日系企業(yè)馬自達。
日前,馬自達宣布,將分三個階段去實現(xiàn)新的電動化轉型目標:第一階段,到2025年,馬自達將混動系統(tǒng)作為突破點并利用現(xiàn)有的多路徑電動化技術生產產品;第二階段,也就是2025~2027年,馬自達將引入新的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,并計劃在此階段后期逐步投放純電車型,尤其是在電動化高速滲透的中國市場推出專屬純電車型,并在全球范圍內逐步投放純電車型;第三階段,在2028~2030年全面推出純電平臺專屬車型,并考慮加強在電池生產領域的投資。
雖然馬自達宣布的電動化轉型規(guī)劃相較于同為日系車企的豐田、本田更為保守,但此番戰(zhàn)略調整將對其在中國市場銷量持續(xù)下滑、產品推出節(jié)奏慢等現(xiàn)狀帶來新的氣象。
目前,長安馬自達在售車型共有7款。根據乘聯(lián)會發(fā)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,2022年1~10月,其唯一的一款于2021年上市的純電動車型CX-30 EV的銷量僅為318輛。
除了上汽通用與馬自達外,記者注意到,2022年11月以來,還有大眾集團、本田汽車、北京現(xiàn)代等合資車企發(fā)力電動化轉型。
11月5日,在第五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,本田汽車旗下e:N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車e:N2Concept在上海迎來全球首秀。與此同時,本田中國高調地宣布,計劃到2027年在華投放10款純電車型。同樣是在第五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,大眾集團宣布,至2024年,將攜手在華合資伙伴,在電動出行領域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,全速推進電動化轉型進程。到2030年,大眾汽車集團(中國)旗下各品牌車型中,新能源汽車占比有望超過40%。
與此同時,近兩年面臨業(yè)績增長壓力的北京現(xiàn)代,也在急切地書寫電動化轉型新故事。
“我們要擁抱新能源,我們純電品牌的首款車型將在明年推出,與此同時,我們也將在2025年之前推出3~5款新能源汽車,包括轎車和SUV車型。燃油車是我們的核心優(yōu)勢,從純電動車產品來看我們也不差。”近日,北京現(xiàn)代營銷事業(yè)本部副總經理戚曉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談到,從2023年開始,北京現(xiàn)代會把現(xiàn)代汽車新能源方面的產品以及技術引入中國。
按照其上個月推出的“2025向新計劃”,北京現(xiàn)代意欲成為合資品牌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。
在國內電動車市場,造車新勢力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因起步早擁有了先發(fā)優(yōu)勢,相較而言,此前處于觀望狀態(tài)中的合資車企當下顯得比較被動。而眼下,合資品牌紛紛加碼電動化是因為其審時度勢,意識到在電動化浪潮下,必須積極向智能化、電動化進行轉型。
“在電動化方面,合資企業(yè)正在加速追趕。雖然它們在電動化轉型上已經有所滯后,其對新能源產業(yè)鏈的打造整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,但在當前較好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制造環(huán)境下,合資品牌能夠依托傳統(tǒng)燃油車時代積累的技術積淀以及營銷網絡,快速推進新能源產品的市場化。與此同時,相較而言,合資企業(yè)更為完善的電動化體系規(guī)劃也是其發(fā)力電動化轉型的潛在優(yōu)勢之一?!鄙鲜鍪茉L業(yè)內人士對記者說道。
從當前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來看,2023年集中發(fā)力新能源將成為汽車產業(yè)共同的選擇。雖然合資車企目前在新能源賽道上仍然是“掉隊”的一方,但對于那些敢于跨出轉型這一步的合資車企而言,后發(fā)制人或也將成為一種可能。畢竟,新能源賽道上的博弈與比拼遠未結束。
(文章來源:中國經營網)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