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自然》論文:農業(yè)和氣候變暖或致昆蟲多度下降近50%

2022-04-21 14:52:09

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國際著名學術期刊《自然》最新發(fā)表一篇生態(tài)學論文稱,研究人員開展的農業(yè)和氣候變化對昆蟲多樣性的負面作用研究表明,歷史氣候變暖和集約化農業(yè)土地利用,與昆蟲多度下降近50%有關。

據了解,生態(tài)學中,多度一般指物種的個體數目或種群密度,是物種普遍度和稀有度,或者說優(yōu)勢度和均勻度的度量指標。

該論文介紹,人們已知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的變化會影響昆蟲多樣性,這些因素還可能協(xié)同作用。例如,將自然棲息地改為農業(yè)用地會改變微氣候,增加極端氣溫。然而,與其他動物物種相比,人們對這些因素與昆蟲生物多樣性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所知甚少。

為填補這一空白,論文作者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夏洛特·奧斯維特(Charlotte Outhwaite)、彼得·麥肯(Peter McCann)和蒂姆·紐伯德(Tim Newbold)將氣溫變化和土地使用變化的數據與全球6000余個地點的昆蟲生物多樣性數據相結合,數據時間跨度20年。他們?yōu)?7889個昆蟲物種(包括甲蟲、蠅類、蜂類、蝴蝶和蝗蟲)比較了不同的土地利用和氣候條件。

他們的研究表明,與較不受干擾、暖化率低的棲息地相比,集約的農業(yè)土地利用(特征為作物多樣性低或牲畜密度高)、變暖程度比基線水平變化高很多,相關昆蟲多度和物種豐富度分別降低49%和27%。他們認為,氣候變化導致的對昆蟲多樣性的影響,可能因附近自然棲息地的存在而得到緩沖,雖然極端高溫下這種緩和可能不太有效。

論文作者表示,昆蟲在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有著重要作用,包括傳粉和害蟲控制。對改變昆蟲多樣性的因素有更深的理解,有助于指導保育工作。(完)

標簽:

關閉
新聞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