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臺灣新竹市前市長、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波后,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也被曝在臺北大學“都市計劃研究所”就讀時發(fā)表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。
9月1日,臺北市民意代表參選人劉仕杰、陳志明,基隆市議員參選人江欣怡召開記者會,公布蔡適應論文抄襲細節(jié)。據(jù)稱,蔡適應的博士論文結論抄襲比例高達33%,內(nèi)容甚至抄錄維基百科、百度百科。
(資料圖片)
對此,蔡適應回應,“我的論文通過論文抄襲檢測系統(tǒng)檢驗,一切符合學術規(guī)范”。他表示,因為自己的選情領先,對手才故意用論文攻擊他。
臺北大學表示,9月2日上午接獲相關檢舉資料,將把案件移給相關系所,依規(guī)定成立審定委員會,委員會組成后3個月內(nèi)完成審定;是否找蔡到校說明,由審定會決定。
圖源:蔡適應社交媒體
三大問題,直指“馬賽克抄襲”
在參選基隆市長期間,蔡適應的參選廣告中標注學歷為“都市計劃博士”。
據(jù)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(tǒng)網(wǎng)站,蔡適應在臺北大學2019年10月25日口試的博士論文題為“全球化、海港城市的空間層級治理——以基隆為例”,總字數(shù)超過13萬字,篇幅長達220頁。
9月1日的記者會上,劉仕杰等表示,經(jīng)過逐頁比對后,發(fā)現(xiàn)該論文有三大問題,即論文抄襲30份文獻,其中25份都沒被列入?yún)⒖嘉墨I;結論抄襲比例高達33%;內(nèi)容甚至抄錄維基百科、百度百科。
劉仕杰表示,論文內(nèi)居然出現(xiàn)逐字抄錄百度百科、維基百科的內(nèi)容,論文第2頁全頁字數(shù)903字,竟有493字抄襲百度百科,抄襲比例達55%;第60頁全頁527字,抄襲維基百科字數(shù)為468字,抄襲比例為89%;在第65頁里抄襲維基百科的比例仍高達59%。
陳志明說,如此東拼西湊的“馬賽克抄襲”方式,連大學生寫報告都不能這樣,博士論文可這樣寫嗎?
基隆市議員參選人江欣怡認為,蔡適應作為基隆市長參選人,卻在學術倫理、誠信上有嚴重瑕疵,這樣如何讓基隆人相信他?蔡適應應該要好好說清楚,不要隨意用政治語言,回避民眾的檢視。
此外,有網(wǎng)友認為這場抄襲風波中,蔡適應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恐難辭其咎。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網(wǎng)站顯示,蔡適應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周志龍,曾任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,目前擔任臺北大學名譽教授。
臺灣地區(qū)資深媒體人黃揚明指出,蔡適應的指導教授周志龍,在指導期間及口試時間擔任考試委員,具有結構性問題。“這本身就很荒謬,立委和考試委員在權力上是制衡,因為立委是可以監(jiān)督考試院,結果考試委員卻變成老師”。
對此,蔡適應在社交媒體回應,自己2009年就拜在周志龍門下,“真的沒有預料到老師會成為考試委員、我能選上立委”。
針對論文的品質(zhì)問題,蔡適應稱,“原始的文獻有300多筆,但后來因為整體內(nèi)容過多,有幾處漏列參考文獻的地方,刪減至260幾筆,且單一引用的比例僅2%,沒有超過學術標準的4%。”
蔡適應論文對比“調(diào)色盤” 圖源:劉仕杰社交媒體
為贏選票,高中學歷也造假?
今年8月,蔡適應還曾卷入“偽高中學歷”風波。
不少民眾質(zhì)疑蔡適應未在參選地的基隆高中就讀,卻長期用“偽高中學歷”的方式爭取基隆選民認同。
針對此事,前臺北市議員羅智強在社交媒體表示,林智堅為了騙碩士學位,不惜抄襲論文,沒想到如今又來個蔡適應,連高中學歷都要騙,冒充基中人長達16年。他透露,因為校方長年將蔡適應列為杰出校友,身為正牌校友的自己也一直以為對方是學弟,想不到其實竟是假校友,讓人傻眼。
不過蔡適應回應,在他個人相關官方文件或者選舉公報中,從來沒有寫基隆高中畢業(yè),但因在地方長期努力和付出,對基隆高中協(xié)助很多,所以參加過校友會活動。他表示,校友會和畢業(yè)是兩回事,被混為一談非常奇怪。
對此,“正牌校友” 羅智強回擊稱,其說法近于“我只不過是16年都不否認,假裝我就是”,并怒批蔡適應隱藏身份,結交當?shù)厝嗣},毫無誠信可言。
公開資料顯示,蔡適應的碩士、博士學位論文均與參選地基隆市相關。其在淡江大學的碩士畢業(yè)論文題為“全球化下城市發(fā)展策略研究——以基隆市為例”,在臺北大學的博士論文題為“全球化、海港城市的空間層級治理——以基隆為例”。
9月2日上午,蔡適應在社交媒體進行直播 “論文開箱”,稱自己所倡導的政策,是過去十余年來博士研究心得整合的內(nèi)容。其博士論文摘要顯示,對于基隆之田野調(diào)查案例分析,本研究指出,全球化過程中的港口城市轉(zhuǎn)型變遷之關鍵,主要決定于區(qū)域內(nèi)、區(qū)域間、區(qū)域外之多尺度的政治經(jīng)濟策略治理之影響。
有網(wǎng)友評論,從“偽高中學歷”到碩博論文的布局,可謂爭取基隆地區(qū)選民認同的“一盤大棋”。
臺媒評:攀比學歷,已成風氣
近來,臺灣地區(qū)論文作假風波頻起。
自蔡適應被指控論文抄襲后,不少網(wǎng)友在蔡適應社交媒體評論中將其稱為“林智堅第二”、“小智抄人的好朋友”,暗指蔡適應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事件,與民進黨籍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抄襲同出一轍。
今年7月,林智堅被檢舉2017年在臺灣大學、2008年在臺灣中華大學發(fā)表的兩篇碩士論文均涉嫌抄襲。在林智堅強調(diào)自己是“受害者”的同時,兩校在學術倫理調(diào)查后,分別在8月9日、8月24日宣布決定,撤銷其碩士學位。
目前,林智堅已宣布退出桃園市長選舉,稱要在“另一個戰(zhàn)場”捍衛(wèi)自己的“清白”。他在社交媒體寫道,“因為我個人的不夠努力以及寫作的瑕疵,沖擊臺大與中華大學寧靜的校園,甚至審議制度引發(fā)大家的撕裂,這些都是我不愿意看到并深感抱歉的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林智堅退出選舉后,蔡適應曾“力挺小智”。他表示,雖然林智堅有論文的風波,但過去林在新竹市長任內(nèi)的治理表現(xiàn),仍是值得肯定的。會繼續(xù)支持林對學術論文的堅持。
在9月2日上午蔡適應“論文開箱”的直播中,他曾提及自己的博士論文的主軸是以學術理論和地方實證相結合,“很少人跟我一樣用地方實證”。無獨有偶,林智堅的兩篇碩士論文亦是以地方實證為論文分析方法。
對于近年來臺灣地區(qū)頻出的論文風波,中時新聞網(wǎng)此前評論指出,島內(nèi)存在政治人物競相攀比學歷的風氣:本來讀過大學的,就設法去拿個碩士;有碩士學歷的,想辦法也得弄個博士。本土的碩博士不夠唬人,美、英的野雞大學多的是,只要有錢,不必會英文,學歷隨手一揮即來。論文呢?不是花錢找人代筆,就是抄來挪去。
9月2日下午14時,蔡適應在社交媒體稱,論文不是很完美,但絕對經(jīng)得起考驗。自己不介意對手打壓,也樂于接受臺北大學學倫會(注: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)的審查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d_gGcj9sue8oL7yC36oqg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gmVRTWahU5cFrM_3DQbG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