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場館“一票難求”,科普能力如何再提升?

2023-08-24 17:20:42

日前,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,各類科普場館受到熱捧,面臨一票難求困境。觀眾中不僅有熱衷打卡旅游的游客,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孩子走進科普場館學習科學知識、感受科學家精神。

面對公眾到科普場館領略科學魅力的巨大需求,科普場館還能做什么,才能進一步提升科普能力?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近日,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、中關村科技園區(qū)管理委員會(以下簡稱北京市科委、中關村管委會)支持的“科學思想?yún)R”沙龍在北京舉行專題研討,與會專家學者等圍繞“如何提升科普場館科普服務能力”展開討論。

堅持內容為王

科學普及應當堅持創(chuàng)作優(yōu)質內容,已成為科普行業(yè)的共識,科普場館也不例外。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深有感觸:“科普場館的發(fā)展已經(jīng)形成跨界合作的態(tài)勢,但無論合作還是跨平臺交流,仍然應當堅持內容為王?!?/p>

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鄭念指出,加強科普內容資源建設,除了要有先進的理念和思想外,內容上要進行創(chuàng)新性開發(fā)。“好的內容不是千篇一律的‘別人有什么我就有什么’,而應當要根據(jù)自己場館的特色進行開發(fā)?!彼f。

近年來,北京市石景山區(qū)科技館在開發(fā)有特色的科普內容方面收效良好。今年4月,面向區(qū)域內人民群眾的需求,石景山科技館打造社區(qū)化科普品牌“景智計劃”,組織了接地氣、有溫度、有吸引力的系列科普活動,以科普講座、科普課程、科技研學、科技培訓等為主要內容,反響熱烈。

石景山科技館館長陳文生介紹,目前這些活動都是公益性的,旨在全面提升科普服務質量,營造全社會熱愛科學、崇尚創(chuàng)新的濃厚氛圍。

作為國內首家以婦女兒童為主題的博物館,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嘗試以科學家精神、科學家故事為切入口創(chuàng)作科普內容?!鞍磕昱e辦重大的科普主題展覽,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等形式?!痹摬┪镳^社教部部長梁紅介紹。

提供教育資源

“‘雙減’之后,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,科普場館如何跟教育相結合。”會議上,國家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主任趙洪濤發(fā)起的話題讓與會專家產(chǎn)生共鳴。

與會專家認為,場館資源是科普場館與科學教育的結合點。“和其他校外機構不同的是,場館最大的優(yōu)勢是展覽資源,因此與教育相結合仍然要依托展覽資源?!壁w洪濤強調。近年來,國家博物館借鑒學校課程標準,設計了一系列與學??茖W課相互補充教育活動。

中國科技館自2017年以來與北京市的200多所中小學建立聯(lián)系,從“館、校、師、生、課”等五個方面向學校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活動服務。

具體包括,根據(jù)學校不同年級、參觀人數(shù)、參觀時長等需求制定展覽輔導、科學表演或者科教電影的場館研學服務;面向“雙減”后“課后一小時”的需求,研發(fā)出一套科學課程,完成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拓展,同時與學校合作開展校園科技節(jié)等科學實踐活動;組織教師培訓,把科技館獨特的科技資源介紹給學校老師,引入到學校教育當中等等措施。

多年來,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普基地作為北京市科普基地發(fā)揮專業(yè)優(yōu)勢設計了面向中學生創(chuàng)新能力培養(yǎng)的科普課程。“我們以大家熟悉的天然材料為依托,開設了《天然材料與我們的生活》系列科普課程,激發(fā)了青少年探究的興趣,培養(yǎng)了同學們的科學家精神?!痹摽破栈刎撠熑它S雅欽介紹。

與會專家相信,依托場館資源的館校結合將與學校教育的力量互補,在“雙減”時代形成一股高效率的科學教育合力。

數(shù)字化助力

會議上,多位專家分享了暑假期間的“甜蜜煩惱”:場館內人山人海,不管多大的場地都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。

對此,與會專家想到了數(shù)字化的助力。過去,場館設計線上活動和資源目的是為了吸引公眾走到場館中來參觀。如今,面對場館“一票難求”的困境,場館線上活動側重點應當有所調整。

“除了引流的功能,還需要加強教育功能。”趙洪濤表示,“三年疫情以來,我們在線上教育活動和教育資源提供方面已經(jīng)具備一定積累,應當繼續(xù)做下去,讓更多的人通過線上共享場館資源?!?/p>

近年來,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在運用科技手段創(chuàng)新文化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品和傳播方式上下功夫。梁紅介紹,博物館開發(fā)出《用愛守護兒童生命安全教育》系列短視頻,出版配套圖書,進行線上線下傳播,普及兒童生命安全特別是性別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,引導家長和孩子樹立正確育兒理念。

同時,他們還選取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的故事策劃制作《成長之約》系列動畫,并在學習強國、央視頻、抖音等18個平臺傳播,瀏覽量過億。

陳文生指出,運用數(shù)字化技術實現(xiàn)場館智能管理,有助于提升線上線下的運營能力。石景山科技館推出“掌上科技館”小程序,實現(xiàn)線上預約、空閑流量管理等場館智慧管理。同時,場館還采用3D全景VR動態(tài)視頻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場館全景視頻導覽呈現(xiàn),極大豐富了在線觀展沉浸式體驗,讓觀眾不受時間、空間與年齡的限制充分享受數(shù)字科技的服務。

陳冬妮則表示,有了數(shù)字化技術手段的支撐,跨單位、跨部門、跨系統(tǒng)的合作將成為可能,讓有限的場館發(fā)揮無限的作用。

標簽:

關閉
新聞速遞